点击上方“高科技与产业化”可以订阅哦
(相关资料图)
宁波材料所在提高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能电池效率方面取得进展
来源: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近年来,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技术飞速发展,其效率已从13.7%发展到如今的33.2%,这得益于其更宽的太阳光谱吸收范围和更高 的开路电压输出值。因此,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被认为是最有希望从根本上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并大幅降低太阳能发电成本的新型光伏技术。然而,钙钛矿 / 硅叠层电池的不稳定性,特别是钙钛矿顶电池的不稳定性,仍然是限制其实际应用的主要障碍之一,这通常与钙钛矿薄膜内部的残余应力密切相关。钙钛矿薄膜内部残余应力的存在会显著降低钙钛矿相变、缺陷形成和离子迁移的能垒,并最终加速钙钛矿降解。因此,如何有效释放钙钛矿薄膜内部的残余应力并获得高效稳定的叠层器件成为关键。
近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团队在前期晶体硅和钙钛矿太阳电池研究的基础上,在高效钙钛矿/硅叠层电池领域取得进展。该团队提出一种基于表面重构的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认证效率达到29.3%(稳态效率29.0%),是目前报道的基于遂穿氧钝化接触(TOPCon)电池的最高效率之一。在该工作中,研究人员将正丁基碘化胺(BAI)溶于二甲基甲酰胺(DMF)和异丙醇(IPA)的混合溶剂中,并用于表面后处理。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实现BA离子在钙钛矿表面全面的A位替换,还能促进BA离子向钙钛矿薄膜内部的深扩散。在不影响薄膜质量的前提下,研究实现了钙钛矿薄膜表面和内部残余应力的同时释放。经过应力释放的薄膜表现出更少的缺陷态、更弱的离子迁移和更好的能级排列等优点,制得的单结电池和叠层电池分别获得21.8%和29.3%的效率,并展现出良好的热、湿、光照和运行稳定性。该工作促进了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基太阳电池应变工程发展,并为未来的应用和部署提供了参考。
相关成果以Surface Reconstruction for Efficient and Stable Monolithic Perovskite/Silicon Tandem Solar Cells with Greatly Suppressed Residual Strain为题发表在《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支持。
遗传发育所在小麦再生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来源: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为了更好地理解小麦的再生过程,探究其中的转录和染色质动态变化,以及鉴定提高小麦转化效率的新基因,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肖军团队联合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张宪省团队利用RNA-seq、ATAC-seq、CUT&Tag等技术手段,通过多组学联合分析的方式绘制了小麦再生过程的转录及染色质动态图谱,并搭建了一个顺序的转录调控网络,最终通过与拟南芥再生过程的比较分析鉴定出2个能提高小麦遗传转化效率的新因子。 研究人员以遗传转化效率最高的小麦品种Fielder作为材料,对其诱导0天、3天、6天、9天和12天的材料进行RNA-seq、ATAC-seq以及CUT&Tag(H3K27me3, H3K27ac, H3K4me3)建库。通过聚类分析,研究发现小麦再生过程中存在着顺序的基因表达,并且这种顺序的基因表达与染色质可及性高度相关。此外,H3K27me3的减少和H3K4me3的增加对于某些再生的关键基因在愈伤组织诱导后期的激活息息相关。基于小麦再生过程中转录与染色质可及性的高度相关,研究人员利用RNA-seq和ATAC-seq数据搭建了一个转录调控网络,该网络中不同聚类的基因之间存在顺序的调控关系。研究从中鉴定到446个核心转录因子,并推测它们可能参与介导小麦遗传转化效率的品种差异。通过与拟南芥再生过程的比较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在愈伤组织早期被激活的转录因子家族存在差异。在小麦中最早被激活的为DOF和G2-like家族成员,而在拟南芥中最早被激活的为NAC和LBD家族成员。拟南芥中过表达NAC家族和LBD家族成员都能够促进再生,因此研究人员在小麦中测试了2个DOF家族的转录因子。结果显示,它们都能显著提高小麦多个品种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遗传转化效率,可以在小麦遗传转化过程中应用。更多内容请订阅《高科技与产业化》杂志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100190)电话:010-62539166
邮箱:hitech@mail.las.ac.cn
网址: http://www.hitech.ac.cn
全年12期,58元/期,全年订价696元
邮发代号:82-741
刊号:ISSN1006-222X CN11-3556/N
标签: